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大家也普遍认为,中国汽车将在这些新潮流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同样也会产生在造型设计领域。那么,中国汽车的未来之路,面临着哪些挑战?又将在未来的全球汽车设计版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马钧的观点是,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点:首先,汽车造型设计上“放”很容易,但想做到“从放到收”就相对有难度,这也是中国汽车设计面临的第一个重要挑战;其次,要让汽车设计做到适应全球不同文化的“one for all”至关重要,难度不小。毕竟汽车最终还是要追求规模化效应,想让更多不同的消费群体都喜欢;再次,马钧始终认为,不应过分追求张扬的所谓“科技”,最后还是要以用户可感知的科技设计(宁静科技)为追求,做到真正的不夸张,有内涵的“less is more”才是我们的长期目标。邵景峰表示,中国汽车品牌应当迅速调整,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主导者都是合资品牌,那时中国汽车的身份是“防守者”。而到了今天,当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的当下,我们已经成为了“进攻者”,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的各种贸易壁垒政策,事实上已经把中国汽车当作了“进攻者”。“当年日、韩等车企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其实也遭到了严厉的打压。”邵景峰建议,我们要利用文化的力量,做好自己富有特色的设计,持续地讲好品牌故事。相较之下,高凯更为乐观一些。他认为,现在正是中国汽车品牌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品牌的好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拥有。为此,作为中国汽车的品牌设计师,应当努力站在全球视角,利用设计来传达汽车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现技术实力,从而让更多的全球消费者接受中国汽车,认可并喜爱中国品牌,而这也是汽车设计师在当下阶段助力企业腾飞的最重要任务。余波补充道,一方面,未来奇瑞品牌在国际上还要做设计文化创新的引导者和倡导者,保持多元和包容开放的心态,推进国际合作平台的搭建,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推进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包括轻量化、环保材料、能耗等,不仅要追求文化与美学的融合,更要走好绿色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