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从五部委政策新动向看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08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发展期,产业政策如何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阶段、真正解决发展中暴露的各种问题正考校着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近期,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的相关领导纷纷公开发布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步的管理思路和相关政策规划。

发改委:组织编制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为此,近期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策部署,根据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主动简政放权,深化投资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回应社会关切,并组织编制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下一步将按程序做好发布实施工作,这个规定是新时期中国汽车产业投资管理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概括起来这个文件主要是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作为国家的产业政策,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顺应产业发展大势,通过优化产能布局、突破核心技术、开展战略合作等方式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作为部门管理规章,将发挥规范管理的作用,在坚持简政放权、深化改革的同时,严格产业投资项目管理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工信部:准入新规年内出台,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正在研究代工模式,对造车新势力宽容以待

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国实施了33年的车辆生产目录管理政策,也经历了数次修订。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工信部按照国务院“放管服”的改革精神优化了产品准入流程,减少了产品审查环节,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了一致性监督检查的力度,并依法依规处罚了一些违法违规的企业。

从去年开始,工信部启动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的编制工作,并在今年4月份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目前该办法还修改完善之中,下一步将履行审核发布程序,预计年内会发布。新办法主要有以下变化:

1、简化准入许可管理,除新建企业及新产品外,对已获得许可企业及产品的变更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大幅减少企业和产品许可的事项。

2、研究车辆产品系数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对同一系数的车型产品按照系统生成产品的准入执行,生产同一系族类的产品不需要重复申请许可,大幅减轻企业产品申报负担。

3、全面放开检测市场,明确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和国家级资质认定具备开展车辆产品准入、检验所需能力的检测单位,均可承担产品准入的检验工作。

4、推进集团管理改革,鼓励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和产品规划,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集团给予简化审查,允许集团内部代工生产,开展产品自我检验试点等优惠政策。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代工,以及企业的委托加工等事宜,工信部也在加紧研究、落实之中。
 
5、鼓励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对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导致相关准入事项不能满足或不适用于现行的标准法规技术规范的,工信部可以经过评估豁免部分事项,为智能网联汽车等创新产品进入公告做好铺垫工作。

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动力电池综合性能仍需提升,从资源开发到回收利用等全产业的发展不够平衡,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技术进步。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工信部计划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深入做好双积分制度的实施工作,切实加强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加快完善经济管理措施,明确下一阶段积分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技术指标等内容,争取及早对外公布,为行业企业提供稳定的发展预期。

2、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工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坚持财政资金扶优扶强的导向,完善财税优惠政策,倡导地方优惠政策,从过去的鼓励购买向鼓励使用的环节转变。同时,加强新能源汽车金融信贷、保险租赁、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等服务体系建设。

3、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选取政府有积极性和燃料电池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推广应用示范,打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完善标准与体系建设。

4、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管理,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监管体系,推进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度制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提升产品安全性能。

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的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多发的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仅从车辆本身的原因来看,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等安全的认识仍在不断的深化,前期小部分产品的验证还不够充分,这些都是产业成长中的问题。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看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在安全管理方面,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监管,把好产业发展的安全关:

一是要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发挥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的作用,完善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

二是要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健全充电设施的安全标准,完善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的技术和操作规范。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保险、消防救援、年检、产品召回等制度,督促生产企业提高售后服务的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水平。

财政部:继续提高补贴技术门槛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三大风险”与“四大不足”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仍然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发展基础不牢,与全球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随着产业规模增长扩大、对外开放,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显现,整个产业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存在三大风险,四个不足。

三大风险一是明显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从总量上看,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加大;结构上,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并存,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二是市场竞争的风险。新能源汽车发展要面临传统燃油车和国外新能源汽车两方面的市场竞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国际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也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整车的可靠性、操控性、品牌的美誉度等方面明显不足。随着汽车领域扩大开放,企业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缩小差距,提高市场的竞争力。第三个风险是我们资源环境制约的风险。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全球的金属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金属锂、钴等主要动力电池原材料资源缺乏,资源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挑战较大,这也是我们一些知名的企业为什么利润缩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用电清洁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四个不足第一是技术创新不足,动力电池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一些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全面落后,同时产品质量也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第二,市场机制不足。长期执行补贴政策,不少企业患上了政策的依赖症。从销量的结构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企业和产品是卡在补贴的最低线上。导致企业创新激励不足,对市场重视不够,不能紧跟消费者需求研发生产高端产品。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承接补贴政策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三是基础设施不足。近几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截止2017年底,充电桩总量达44万多个,车桩比低于4:1,总量听起来不小,但实际上结构很不合理,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接口不统一、利用率不高、安全性低等问题。充电难的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第四是监督监管不足。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以及车辆电池的逐步老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风险增大,市场上存在一致性差、可靠性不高的产品。同时地方保护仍层出不穷。

继续提高补贴技术门槛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处于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产业业态正在重构,电动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加快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这是所有汽车人的心愿,也是我们面临的核心任务。在产业的起步期,中国政策发挥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形成了巨大的发展优势。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已经进入百万辆级了,由起步期进入了发展期,财政补贴政策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下一步中央财政将按照国务院统一的动态调整机制,联合有关部门作进一步的研究完善,一方面,仍然坚持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我们将继续提高补贴技术门槛,集中精力、集中财力支持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促进优质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供给侧的改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未来让通行政策带来的便利、限行限号以及使用环节的低成本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竞争优势。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点建议

我们将落实补贴的退坡方案,加快转变支持的方式,同时参照美国、德国等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经验,完善相关的补贴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全行业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产业界确实需要加强危机意识,应该对标国际的先进水平,找差距迎头赶上,努力打造中国品牌。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的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这与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不相匹配。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强化危机意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创新上,投入到改善质量供给上,投入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上,要严守质量安全的底线,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尽快改变大而不强的现状,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第二,有关部门政策要形成合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的布局指导,规范行业的准入,高起点、高水平、有序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防止新上的不具备产业基础、缺乏关键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严防结构性产能过剩。二是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的组织方式,除原始创新外,技术创新应真正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研发资源加快向有能力的企业聚集,加快培育有创新优势、有竞争优势的国际性企业。

三是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全产业链的监管系统,强化电池一致性的抽检,倒逼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一致性,提升安全性,提高整车的质量水平。

四是加快市场机制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的加快实施,积分政策也应该突出扶优扶强的导向,使大家注意到积分得到也是很不容易的。得到积分是一种荣誉,这种积分也能替代我们的补贴政策。

五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各地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杠杆作用,调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充电设施领域的积极性,推动充电设施标准检测和认证工作,加快实现互联互通。

科技部:聚焦车用氢燃料电池和先进动力电池关键技术

原创性技术突破欠缺,与国外差距明显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其实还面临很多的挑战。在动力电池领域仍然欠缺原创性技术突破。

在电驱动系统方面,高速轴承、IGBT控制芯片等基础元器件仍然依赖进口,对于下一代的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和国外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在燃料电池系统方面,国内电堆的科研水平与国外的产品水平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质子交换膜、碳纸、车载高压储氢瓶以及各类高压精密阀门、包括空压机等,这些技术还是很落后,例如空压机现在主要从瑞士进口,加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足,加氢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另外,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比较分散,产品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少明星车型和国际高端品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世界领先,但是占产销总量接近3%的新能源汽车却分散在200多家汽车企业中。即使已经进入全球十佳的企业,车型规模效益也不高,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溢价能力也不强。

动力电池由一百多家电池企业提供,电驱动系统企业数量也很多,产业链的盈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还有综合竞争力较弱。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像特斯拉、大众、宝马、福特等国际汽车公司,还有像三星、LG化学、松下等动力电池公司在中国开展新的汽车业务,国内新能源汽车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国内的轨道交通相比,可能挑战要大得多。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九字诀

通过最近中美贸易战可以看出,中国最大的短板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所以下一步科技部的工作主要从是九个字出发,第一是“补短板”,第二是“建优势”,第三是“强能力”。“补短板”就是要从战略性产品中找到我们有哪些不足。政府不是什么短板都要补,政府要补的是战略性产品里有哪些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技术短板。

第二是建优势,就是在一些战略性领域如何建立中国的优势?现在的短板要补,但是五年以后又有短板怎么补?国内如何也能有些技术让别人依赖我们?我中有你才是最大的产业安全。

“强能力”就是要建立一些企业的工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提升我们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人才队伍。所以科技部在“十三五”的研发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和共性的前瞻性技术问题。凝聚科技资源,着力加大基础前沿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发挥好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十三五”后期和“十四五”主要聚焦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聚焦车用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制氢、储氢、加氢等核心技术的研发,继续强化先进动力电池技术、下一代功率电子器件技术。

生态环境部:建立汽车环保召回制度

新能源车企是否真正绿色环保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环保部门都在开展散乱污的清理、清废行动,高压态势持续不断,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存在严重问题,这里不乏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有就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产品服务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电池加工企业、钢铁企业、化工企业、电子零配件企业等。

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不是绿色的、是不是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是不是真正合规、是不是具备准入条件,符合环境法的要求?在生产的过程中,是不是能够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是不是真正能够完成每年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企业自身是否绿色,值得每一家企业深入考虑。

新能源载货车将迎来良好发展期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当中非常明确,到2020年京津冀等重点地区要淘汰国三以下的中重型柴油车100万辆,随着过去几年的发展,国内主要推动了乘用车的发展,从现在往后两到三年是新能源载货车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窗口期。另外,我们在持续推动油品升级,对于传统燃油车,油品升级是最根本的条件,如果油不好,排放状况不可能好。在推动了汽油的无铅化以后,进一步推动清洁化,全国已经普遍实施国五汽柴油标准,要想车的标准升级先得具备油品,这是对的。

在国外发展过程当中都是油品先行,2017年10月1日京津冀区域26个城市已经实现国六汽柴油的供应,但国六的车辆标准还没有实施,从今年到2019年1月1日,全国都要供应国六标准的汽柴油,要实现三油并轨,所以油品升级、油品清洁化都会为节能减排、车辆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继续实施推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行动计划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要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总体思路如下:

核心是改善环境质量,关键是要推动大面上的改革,主要推动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大宗产品、长距离运输,一定要大力推进公路转铁路,工作重点永远是高排放的车辆。统筹好车、路、油,加强区域之间协调联动,大力推动环保信息公开工作,推动标准的升级,利用大数据的支撑实施严格的监管。

我们还要继续完善现有的大气法的要求和配套管理政策的出台,要全面深化信息公开,强化事中的监管,事后的环保召回,今年年底之前我们争取和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大气法提出的建立汽车环保召回制度的要求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

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大监管的力度,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对两家企业下了罚单,这不是第一单,也绝不是最后一单,而且今后的处罚力度也会严格按照大气法的要求,是车辆货值的一到三倍。

另外,还要继续实施推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包括清洁柴油车行动、清洁柴油机行动等。未来的三年会围绕着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柴油货车行动计划开展机动车监管工作。尤其是除了排放以外,对于行业和汽车生产企业的监管,生态环境部门也会继续加大力度,确保每一个产业链,每一个生产企业都能够做到环保合规。

(以上内容根据各部委领导在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的演讲内容整理)

Copyrigh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京ICP备0503030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6号汇融大厦A座15层 邮编:100055 办公信箱:autoreview@caam.org.cn 电话:010-6397990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