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08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刘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众公司厂房
“二战”使德国国民经济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战后德国经济规模只有战前的五分之一。其中工业总产值由战前1938年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0.4%剧降到战后1948年的4.3%。1949年10月,大众公司被交还德国政府管理。大众公司此时已经拥有逾万名员工,月产各型汽车超过4000辆,资产规模达到3000万德国马克,已经成长为一个汽车年产量占据西德一半,以出口外向型为主导的垄断企业。
德国政府和大众公司此时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对待当年33.6万名响应号召参加“汽车储蓄计划”的德国民众,如何偿还每人每周5马克,涓滴筹集成2.67亿马克的购车巨款?经过一场战争,这笔钱早已损失殆尽。当初每周缴款后,缴款人都能领到一张面值5马克的邮票,并贴进一个凭证簿里作为凭证。而这些缴款人经历战乱,或流离迁徙,或殁于战火,即便是幸存者,他们的凭证簿可能也不知去向。另一个问题是,在战争期间,被强迫在大众公司劳动的将近2万名劳工需要得到赔偿。因此,德国政府和大众公司认为,必须要为历史负责,大众公司要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此,大众公司向这些持有人和强制劳动的劳工发行了公司股票,并立法保护他们的利益。
为改善经济状况,构建“市场经济制度”,国家将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化工、电工和电子工业作为主导产业,使其成为“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支撑体系。具体措施是:在战后初期,给予基础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财政补贴;在20世纪60年代起,为应对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相关产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提高德国产业竞争能力,国家对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实行税收优惠;20世纪80年代,国家除采取补贴、税收等措施外,开始以财政拨款支持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等直接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在不同历史时期,德国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和政治制度以及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大众公司始终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大众公司在不同的企业发展时期,都承担着对民众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国家和政府赋予了大众公司社会属性,它承载了一些国家行为,因而具有国家化的一面。大众公司从设立伊始,到战后从废墟里重新振作,再到随着德国经济腾飞而获得巨大发展,除坚持创新、坚持国际化战略以及进行卓有成效的品牌管理和质量管理以外,还与国家的支持密切相关。同时,大众公司偿还历史旧账,国家作为相关利益民众的代理人,代表和维护民对大众行使权力和主张。
近年来,特别是在经济非常时期,西方企业进行国家化演变,常常显露端倪。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美国汽车业陷入低谷,汽车业巨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公司面临破产。在关键时刻,美国政府出手施救,提供紧急贷款,并获得相当于所提供的紧急贷款金额20%的认股证。如此,国家、企业和投资者就联系在一起,三方相互影响,相互负责,国家通过对企业施加影响,得以在国家和企业经济行为之间寻找和获取共同的最大效用。
推进国际化进程
在国家化的背景下,大众公司根据本国地域和国情,在战略定位上瞄准全球大市场,推行国际化进程。
战后为迅速恢复经济,德国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它既不同于英美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体制又不同于国内民主社会主义者倡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德国顺应当时国际形势,积极利用外需拉力推进了其国际化进程。
1950~1975年,德国引进国外私人长期资本超过1000亿马克,其中近半数为直接投资。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1950~1975年间进口专利、许可证费用增长了近75倍,到70年代初,已引进技术3万多项。在推进出口方面,1948年联邦德国出口仅占世界贸易额的1.4%。1970年这一比例已升到11.1%,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的人均出口为美国的3.1倍,日本的2.8倍,经济规模居资本主义世界第3位。
1972年2月17日,大众汽车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总产量打破了福特t型车生产纪录
欧洲战后经济重建、第三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国际商贸和物流水平的提高以及当时许多国家美元储备紧张,削弱了美国汽车竞争实力,这些因素为大众汽车拓展销售地域、建立外向型发展模式创造了良好机遇,大众公司被视作西德经济奇迹的缩影。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大众公司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以国际市场为主导以及人力资源优化整合等持续发展战略。大众公司国际化进程经历了先商品、后产业的国际化两个发展阶段。
商品国际化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前奏。1950年,大众公司的三分之一产品销往欧洲瑞典、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等18个主要国家。同年,出口巴西1253辆汽车,标志着大众公司成功进入南美市场,为巴西以后成为大众公司在南美的重要区域埋下了伏笔。60年代初,公司汽车产量的60%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等国际市场。经过4 年每年20%的持续增长,到1964年,大众汽车出口美国市场达到33万辆。
品成功进入各国市场,产业国际化成为大众汽车持续发展的保证。培育和发展潜在市场成为大众公司早期拓展海外市场的优先选择。伴随着海外市场的延伸,相应的运行和服务网络随之不断完善。大众公司提供足够的备用零部件、技术熟练的维修人员和有效的管理,为目标市场提供本地化售后管理。此外,大众公司还在巴西、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建立工厂。这些富有前瞻性的措施铺就了大众早期的全球制造、销售网络的基础。
规模化生产和出口使大众公司步入高速成长时期。1959年,大众公司生产汽车70.5万辆,占德国汽车市场的40.5%。1960年,大众汽车产量一倍于国内产量排名第二的企业。当年联邦德国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60万辆,其中75.7万辆为大众公司产品。
经过多年努力,大众公司在全球18个国家内拥有45家制造工厂,全球雇员总数超过336,000人,每个工作日可生产超过21,500辆汽车,同时提供各类汽车相关服务。大众汽车的产品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销售。